發(fā)布日期:2012-02-16瀏覽次數: 次信息來源: 邱伏生
前兩天,在某企業(yè)給產品經理們上課,感觸頗深。
首先這家企業(yè)實力頗強,愿意抽調30位中干作為儲備干部,利用一個多月,集中到一個遠離城市和工廠的山坳里面的一個度假村進行綜合培訓,并且課程結束后還需要寫論文,同時手上的工作還不能落下!在培訓過程中,他們的涉及面很廣,還夾雜雪地里的戶外拓展,白天上課,晚上還要上2小時晚自習。在人才流動非常頻繁的今天,有這樣魄力的企業(yè)已經不多了,而且是委托專業(yè)的培訓公司組織,請來國內相關領域卓越的專家講解相關知識,代價不菲。
一開始我自己也不知道產品經理確切的工作范圍,只有模糊的感知,等到查詢和分析之后,才發(fā)現里面頗有意思。
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通常是指:擔負某類產品研發(fā)、運營、管理的經理人。其工作的范圍從前期市場調查、產品的創(chuàng)意、策劃實施、產品研發(fā)、產品上市、市場推廣等,一直到產品生命周期的結束的全過程。他們通常需要推動和協(xié)調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對象以及不同的環(huán)節(jié)。他們需要進行市場調研、研究市場以了解客戶需求、競爭狀況及市場力量(market forces),其最終目標是發(fā)現創(chuàng)新或改進產品的潛在機會,比如:與用戶交流、與直接面對客戶的一線同事如銷售、客服、技術支持等交流、提交市場研究報告分析、以及對競爭對手產品進行分析、對用戶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出需求并進行管理。
在需求確定的基礎上進行產品規(guī)劃,就是制定產品發(fā)展戰(zhàn)略方向的過程。在通過市場和競爭分析,根據公司自身的情況和發(fā)展方向,制定產品規(guī)劃、產品規(guī)格設計、更新產品組合等,從而制定出產品的遠景目標(Vision)以及實施該遠景目標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企業(yè)里面真需要這樣的人。
但是,傳統(tǒng)的產品經理都被劃歸到營銷、銷售模塊中去了,而且覺得無所事事,因為他們主要接觸客戶和需求,并不關心如何達成這種需求。
按照現代企業(yè)供應鏈的管理趨勢和需求,營銷和銷售主要是在對客戶需求分析和做出銷售承諾,但是供應鏈過程才是真正兌現承諾的過程,所以,銷售其實是利用品牌(來說服客戶接受“我的產品或者服務”,也就是傳說中的忽悠。)來得到對客戶承諾的機會,而供應鏈是品牌的達成和訂單完成率、客戶滿意度的提升。銷售在合同簽訂后并沒有實質性的達成和監(jiān)督動作,比如如何采購、如何生產、如何計劃、如何物流、如何庫存、如何控制、如何交貨乃至如何讓客戶滿意等,他們都不參與,但是這些就是產品過程,或者說,產品的價值鏈過程—這些過程恰恰是形成品牌的過程!而他們正好包含的供應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
所以,銷售利用品牌,供應鏈達成品牌。
其實,根據上述的產品經理主要工作而言,這正好是現在工業(yè)企業(yè)供應鏈缺失的一環(huán):專業(yè)的預測!制造企業(yè)絕大多數都有生產計劃和ERP,暫且不管他們的ERP水平如何,我們只要看一個問題—如果預測不專業(yè),那么計劃就是拍腦袋的,結果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于是再好的ERP也是很難達到好的效果,最后僅僅是“金碗裝垃圾”。
而產品經理做的這些工作正好可以彌補這個方面的要求,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產品經理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是站在供應鏈的角度看問題,而是站在一個局部看問題,他們的思路主要是搞定客戶,而且主要是在合同簽訂以前,不關心達成的整個鏈,即使是有了好的產品也有可能無法表達好的產品本質以及服務;對于該產品可能的設計理念和創(chuàng)意,無法通過供應鏈和價值鏈無縫的傳遞給客戶,也就是說,他們創(chuàng)意中的產品價值,無法真實的帶給客戶。更何況他們對于客戶需求數據的分析方法、模型、結論、評審等,還未必是專業(yè)和對供應鏈有益的呢。
所以,產品經理必須要懂供應鏈,而且,需要針對該產品的生命周期,用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手法來評審和模擬測試,否則,就容易出現設計創(chuàng)意和價值在供應鏈上的扭曲和累積運營誤差效應。
因為畢竟,工業(yè)產品和快消品、尤其是網絡產品、文化產品不一樣。
事實上,我們去購買具有經銷機制的產品,就會發(fā)現其中的漏洞。打個比方:你去商店買電腦、手機、冰箱、洗衣機、彩電、汽車、礦泉水、禮品、家具、機床、電動工具、食品等,這些產品大都是通過生產廠家—物流中心--總經銷商—二級經銷商—門店(或者KA以及超市等),這個供應鏈足夠長,那么消費者買到產品試用或者使用后一定有自己的體會和意見與建議,但是這些意見和建議絕對不會說給生產廠家的研發(fā)人員和所謂的產品經理聽,而是以抱怨的形式說給門店的銷售人員聽,而銷售人員除了關心“賣掉”,其他的是其次的,及時聽到了也會敷衍的會說“我知道了!”,更多是說“現在產品就是這樣,你有意見可以告訴我們的產品經理或者告訴研發(fā)人員”—大多數情況下,恐怕該告訴誰,他自己也不知道呢!
很多情況下,企業(yè)的產品上面也有客戶資料卡需要填寫,但是,經過幾次無效之后,客戶們也就不填寫了—事實上銷售人員也不再要求大家填寫了,即使填寫也僅僅是記下了手機號碼而已(這樣的結果是客戶受到了暴多的垃圾短信?。┤绱艘粊?,研發(fā)或者產品經理得到了什么客戶需求呢?那么他們又如何發(fā)現需求呢(到目前為止,我使用的手機、電腦、電視機等,有很多意見,好象沒有一家打過電話給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收到了)?在現實中,我們看到很多汽車長相(尤其是前部和尾部)、手機功能、空調功能與長相、洗衣機功能、機床功能和長相、家居功能與長相,都是驚人的相似--難道不同企業(yè)的產品經理和研發(fā)人員真的就不約而同的想到一起了嗎?我們更愿意懷疑是抄襲!于是差異化競爭就變成了一句空話,也就難怪大家處于永遠的紅海之中了!
反之,蘋果手機、戴爾電腦甚至山寨版手機,為何那么火爆?就是因為他們的供應鏈很簡短、供應鏈很流暢、對客戶、市場的需求能夠快速響應,并且能夠有及時準確的產品(產品經理?)來發(fā)現需求、滿足需求和引導需求,至于銷售手段和方式,甚或是成本和利潤,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